何以中国

[复制链接]
查看63 | 回复5 | 2024-8-24 21: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pV/n
敬授民时,养民增丁,固所愿也,未敢辞耳
東皇太一 | 2024-8-24 21: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沿着闻一多、庞朴、冯时等人的研究脉络,作为一名史学调查员的票友,归纳当下我的意志所认定的中国,何以中国。未来可能根据新的调查和材料有所修改,大家可以一起来修正,并列出根据(包括但不限于考古学或金石学材料、机构报告、文献、典藏、大佬观点、沙龙讨论成果等等)讨论。
敬授民时,养民增丁,固所愿也,未敢辞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東皇太一 | 2024-8-24 21: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万年以前,人类生食冷饮,发明或者发现火的人,得以被推举为部落首领,我们称他为燧皇,我们得到了火的概念;人与禽兽同居,建厝的的被推举为部落首领,我们称他为巢皇,我们得到厝或者屋的概念;人们首先认识到日,并造日字,然并卵,人类社会大约同其他猿类生物并无太大差距。在每一天的夜晚,观察星空的人,大约是烧制的烤肉和月圆之夜更配,月和肉的发音是相近的;应该也发现了斗极,在一定程度上的规律,此阶段类与印度文化的某些部分类似,在吃饱喝足之余,发现了模糊的周期概念,和模糊的方位概念。直到一个人的出现,也许是羲,也许是那个负责夜晚看守天然火的部落成员,他发现了有一个星星的颜色,在仔细观察下,呈现出近火的颜色,因此也叫它大火星。後来也叫商星、辰星、辰。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晚班看守天然火值日摸鱼时间积累下。他初步发现了一年的周期,这颗星星每个夜晚的同一时刻,大约日落后的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或者其他可以比较精确参照的时刻,会稍晚移动一点点。一年的时间,回到去年的同一位置。结合斗极、四季的变化,他认为这颗星星的变化规律,可以和四季的周期变化相对应。这就得到了四季的概念、而通过以日为参照,测日影的变化、得到了四方的概念和模糊的时间概念,进而以大火星为参照,便得到了四季的概念和初步的历法。
敬授民时,养民增丁,固所愿也,未敢辞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東皇太一 | 2024-8-24 22: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通过几年的功夫,部落不少人被动员起来,大家一起来优化这个工作。这项工作後来根据山海经只言片语的描述,我们完全可以复原出这样的场景。夸父和他的团队负责观日,定出白天的时辰,例如,日出、日落、日中,以及日影的变化;羲和团队负责月亮和斗极等星辰,羲和团队大约是负责建筑和日落;商族负责观测商星,唐族负责观测参星,其他部族分别负责观测、记录28星宿。他们曾今在一个四周环绕的盆地中生活,生产,观测。这个盆地周边的山峰可以作为原始的参照,用以观测和定位星辰的位置。他们根据需要,选定了28座山峰作为参照,这便是连山历的由来。由此,我们也可以得知,炎帝所谓的连山、历山、列山,应该都是连山的音译,正字作连山。炎帝,或者说神农氏团队是在农业天文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人。当我们回头观察这些重要的“脱产”工作时,它们正是为了更好的指导农业而做的,不可或缺的历算工作,这些工作的第一步,显然是夸父团队所负责的,定日影。部落开始立一根垂直于地面的圭表。日影最短为正北方,反方向为正南方,过圭表垂直于地面的交点,在地面作垂直于南北线的直线,人面南方,左手为东,右手为西。这是,我们得到一个抽象概念,这个团队自身所处的位置,正是中。当部落中的青年出去创业时,首先要做的,便是立圭表,当时,大伙周围一定会有人交流到,中了没,直到中了。每一年或者说每当圭表损坏时,都要先做这个工作,这表示新的一年或者说新的生产周期,开始了,或者对于外出的创业部族如楚人、商人来说,部族的新生,开始了
敬授民时,养民增丁,固所愿也,未敢辞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東皇太一 | 2024-8-24 22:2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定居农业的支持下,这个部落人口增多,点出了玉、桑、陶等科技树,尤其是桑,人们不再衣不蔽体,而是有了衣冠。直到,发生了特大的洪水,人们非常的绝望,随着人口的增多,部落已经开枝散叶,尽可能地占领了河畔边缘的肥沃土地,各自壮大。但因为特大洪水的缘由,也许就是上游部落还可以对下游形成利用水来解决利益冲突的问题。人们试图从历算中找出更好的解决方案,其中的有熊氏,也就是有酓氏,最终设计了一种一年五季的历法,也就是五行历。这可能是人类首次使用更为抽象的转制方案设计数学模型,来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置闰、或者说制土,来进行历法转算来试图解决问题。这便是黄帝的由来,这位部落出色的历算大师创造性地提出了加入一个修正参数——土,来代替四季的转换。类似于在一个四元方程组中,引入一个代数“土”,用“土”来表示其他四元,得到土的解,再带回四元,便得到了四元的解。因此,黄帝,也是在农业天文中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在他的团队主导时期,可能一定程度上主导了衣冠的初步制度化、利用上游的水攻一定程度威慑、整合、管理了一定范围内的下游部落,初步分姓氏加强管理等等。在特大洪水的行动中,最早实现部落整合的,应该就是大禹了,出于公共利益的考量,各个分散的部落必须形成有效的组织管理、後勤动员等等,这便是广域中央集权的必要性。在比较广域的大地上,以玉石为武器的各个部落之间,很难发生大规模的屠杀,除了互相伤害,并不能有效实现整合。只有影响到所有人的公共利益、生存权益,人们迫切地需要整合起来、团结起来,这便是愚公移山。经过大规模的大地测绘,将黄河之水,从出洛阳盆地後,沿着太行山向北,沿山脚修筑人工河道,最终能够形成古典世代最大规模达的良田——华北大平原——水旱从人。四渎共济华北-淮河平原。如果说观察天文,是经天的话,治水工程大约便是纬地了吧 。居住在下游一带的部族商人在商颂中说“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禹河故道修好後,想必要不断地维护,开渠以灌溉东方的各个部族,各个部族必然也会进贡给禹所在都城。至太康年间,太康瞎几把乱搞,来自东方部族的一个首领后羿杀而代之,寒浞复为。到少康时,少康得到外公部族的支持,有了初步的根据地,他向各个部族叙述禹先的功绩,因此将各个部族再次动员、团结起来,派出间谍刺探寒浞的情况。时机成熟时,便发动了复国之战,并取得了胜利。少康复国後,总结了民本思想,人文领域的思想开始发展。由此,时间,来到了二里头。
敬授民时,养民增丁,固所愿也,未敢辞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東皇太一 | 2024-8-29 05: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建了个QQ群:601760465
敬授民时,养民增丁,固所愿也,未敢辞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