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无法说服GPT,则意义不大,以及如何正确证伪

[复制链接]
查看2146 | 回复0 | 2023-11-15 13:46: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信截图_20231115155427.png




现在GPT4.0的搜索能力,文字组织能力,文章写作能力,已经超越80%的非该专业的研究者。

暴论虽然有,但也只是一时的吸引眼球而已。

辩伪是分辨和识别虚假信息、观点或说法的过程。这通常涉及事实核查、逻辑分析和对证据的评估,从而确定某个论断是否能够站得住脚。辩伪力求客观公正地分析信息,了解其真实性以及可能引发的误解。辩伪通常用于一般性的信息检查和日常生活中的决策过程。



证伪是一种科学哲学中的方法论,它强调实证科学的科学理论需要可被证伪(可被经验证或观察推翻)。这种方法是由哲学家卡尔·波普尔提出的,他认为只有当一个理论可以经受严格检验并有可能被证明错误时,这个理论才具有科学性。证伪旨在针对某个理论、假设或观点,提出可以证明它错误的经验和观察实例。如果一个理论可以经受这样的实证检验,那么它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信赖的。


历史辩伪,即在历史研究中辩别可能的虚假声称或情报。这需要批判性思维、仔细的研究和审查,分析资料和证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用以针对历史事件提出的不同观点。比如,批判地阅读史书、日记、信件等历史档案,结合其他相互支持的证据,来把握和考量其真实性。

历史证伪,则是在历史研究中尝试推翻或证明某个历史观点或理论是错误的过程。此方法类似于科学哲学中的证伪原则,但在历史研究上执行起来要更为复杂。因为历史事件的特性决定了我们往往不能进行真实条件下的重现或实验证伪。但我们可以借助从其他来源搜集得来的信息(如文献资料、考古发现等)为对应的历史事件提供更全面的背景和上下文,来推测和证伪事件真相。

历史辩伪和历史证伪都面临一些难点和挑战,这些难点包括:

1. 有限的证据:历史研究往往依赖于有限或不完整的证据和资料,特别是对于遥远的历史事件。这使得确定真相或证伪特定观点变得更加困难。缺乏足够的直接证据可能导致历史研究中存在推测和假设的成分,无法达到绝对准确的结论。

2. 历史记载的偏见:历史记载中存在着政治、文化、社会或个人偏见的影响,这可能导致历史事件被有意或无意地改写或扭曲。因此,研究人员需要意识到这些偏见,以及如何识别并准确评估资料的可靠性和可信度。

3. 各种解释和学术分歧:不同的历史学家和研究者对于同一事件可能有不同的解释和观点,这导致了历史研究中的学术分歧。这种分歧可能会干扰对事实的准确理解和证伪过程,因为不同的观点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4. 针对历史事件的可证伪性:与科学研究不同,历史事件往往无法进行重复或实验证伪。这使得历史证伪变得更加困难,因为我们无法直接观察或获取发生在过去的事件。相反,历史证伪通常是通过多个、相互独立的证据线索和推理进行的。

5. 文献和证据的可靠性:历史研究面临着评估文献和证据可靠性的挑战。文献可能存在着错误、篡改或失传的情况,证据也可能存在误译或伪造。研究人员需要仔细审查并评估文献和证据的来源、日期、作者的可靠性和动机等因素,以确定其真实性。


固在历史研究中不可以盲目的唯民族论,唯个人论,唯史书论。这样容易走向暴论,无法真正的做到对一段历史是否真实的看待和理解。


举一个例子:多地起源论,非洲起源论,东亚起源论。    这三种理论之间互相存在的问题,以及能否互相击倒对方,来看在历史起源博弈问题上的一个当前发展。(为何讨论这一命题,是因为这个战场要想胜利,你需要直面的对手并非是所谓的历史学家,也不是政治立场,你要说服的主要群体是”科研工作者“”科学爱好者“,你必须拿出更加优秀结论去说服对面,只列举单方的证据优越,最终结论,在科学的立场下,全部采用都采纳情况会很大。)


首先是多地起源这个早期人类起源假说问题,

生殖隔离方面的不合理性:
多地起源论主张人类在不同地区独立进化,这意味着各个地区的人类群体之间长期存在生殖隔离。然而,从数学角度来看,长期的生殖隔离将导致各个地区人类群体的基因流失和遗传多样性的降低。根据遗传学的原理,较小的群体规模和隔离时间越长,遗传多样性就会减少。然而,现代人类的遗传多样性在全球范围内非常高,远远超出了多地起源论所能解释的范畴。

形态学趋同的问题:
多地起源论主张在不同地区的人类群体中出现了类似的形态学特征,但这种趋同演化的情况需要解释为何在不同地区出现了相同的基因变异。根据趋同演化的原理,不同地区的人类群体由于适应相似的环境和生态压力,可能出现类似的形态特征。然而,从遗传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趋同演化需要相同的基因变异在独立的人类群体中独立发生,概率十分低。在现代人类的基因组中,并没有发现在不同地区出现的独特基因变异。

综上所述,从生殖隔离和形态学的角度来看,多地起源论存在着不合理性和解释上的困难。遗传多样性的高度和形态学趋同的问题都指向了人类单一起源的观点。


所以最早提出的人类多地起源论的假说,在分子生物遗传学的重锤之下,如今已经不存在任何的市场了。


接下来就是如今两大主流人类起源的立场之争


非洲起源论VS东亚起源论


二者如今现状和背景如下:

东亚起源论:目前发现了大量的人类化石证据,并且时间追溯只110W年前,且做了基于古人类DNA中的父系Y染色体的追踪和调查。可谓是相较之前获得了丰富的考古证据。

非洲起源论:(此处不涉及是否伪造或着作假。)发现古猿lucy,提出了东非古猿到到现代人类的演化树,并基于母系的线粒体DNA做出了当代人类起源于非洲的结论。但是如今缺乏更多的考古学证据。(后续会谈如何才能真正证伪该假说。)


所以这里的实际战场是:Y系溯源VS线粒体溯源。

首先引入一个生物学遗传研究中的一个概念定根。

定根:定根是在生物学研究中构建进化树时确认树的根节点的过程。定根方法包括使用外部群组和钟表法来确定根节点位置。选择适当的根节点对于了解物种的演化历史和研究生物进化非常重要。然而,在进行定根时需要谨慎考虑数据可靠性和方法限制。最终确定的根节点位置将影响整个进化树的拓扑结构和时间推断。

不同定根下的研究偏差:不同的定根方法可能会对基因溯源结果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使用外部群组法进行定根时,选择的外部群组物种会直接影响树的根节点位置。不同的外部群组选择可能导致不同的根节点位置,从而影响到溯源结果。


所以非起和东起的定根是截然不同的两条路线

这里会提一嘴,为什么两种起源论在如今的背景下,对于”科研工作者“”科学爱好者“两者的群体会采用折中的可能性会很大,而你无法通过所谓的民族立场迫使站队,强硬的概念输出,只会导致其对于历史辩伪群体本身的反感和抵触。

首先非起和东起的最重要的根基,并非是基于“化石证据”,这其中存在的问题正如上述多地起源论中提到的形态学问题是一致的。

实际这个战场如今的根基是基于“分子生物学”的证据,也就是所谓的溯源研究。

如今的关键点恰恰在于二者的定根不同。


先说常见的线粒体溯源研究。

线粒体溯源:线粒体定根是通过对个体线粒体 DNA(mtDNA)的测序分析,来确定其祖先的种族、地理和人类遗传变异的历史。由于线粒体只从母亲遗传给子女,因此线粒体基因组能够在母系家族史的研究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线粒体DNA还具有高度稳定性和高保守性,其变异率较小,因此可以反映出个体的远古祖先信息。

Y染色体溯源:Y染色体定根则是通过遗传于父系的Y染色体的测序分析,来确定个体的父系祖先的种族、地理和人类遗传变异的历史。由于Y染色体只由父亲遗传给儿子,因此Y染色体可以用于父系家族史的研究。由于Y染色体经历较少的基因重组事件,其变异率相对较小,可以用于推断个体的父系家族起源信息。


总的来说,线粒体定根主要用于追查个体的母系家族史,而Y染色体定根用于追查个体的父系家族史。同时,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的遗传方式与物种进化和人类迁徙也有相关的研究。因此,两种基因定向溯源技术结合在一起,可以构建更完整和详细的个体和人类家族史信息。


固如果辩伪者强行拿着东亚起源的众多证据在去攻击所谓的非洲起源论的时候,并不会说服对面,反而会造成一个人同时认同两种起源论的情况。


固在如今的条件之下,东亚起源和非洲起源的这一擂台之上,需要的不是所谓的化石证据,而Y染色体溯源并不能作为驳倒非起线粒体DNA溯源的基础证据,即需要推动国内的有志之士,主动去做关于东亚起源的线粒体溯源报告。


东亚起源论的化石证据足够,唯一缺乏的只有线粒体染色溯源这一件事情。如果不提出,只会出现和非起相互互补这一种情况。

非起:我只需要提出线粒体,那怕我什么都不做,剩下的你做了也只能和我互补。


基于立场,大家会更相信国内的数据和研究调查,但是证伪这件事情上存在着二者是否处于同一命题和研究对象之下。

如果发生了偏差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

1. 误解原始命题:如果原始命题被错误地理解或误解,可能导致证伪人基于不准确的理解进行证伪。这将使得对原始命题的真实性进行评估变得困难或不准确。

2. 方法不匹配:如果证伪人采用了与原始研究不同的方法或设计,可能会引入不一致的因素,从而导致结果的不可比较性。无法在相同的条件下对原始研究进行有效的证伪。

3. 研究对象不同:如果证伪人选择了不同的研究对象,可能会导致不同的研究结果。这样一来,无法直接将证伪结果应用于原始研究结论,因为研究对象的差异可能引发不同的结果。

4. 操作定义不同:如果证伪人在操作定义上与原始研究不一致,可能会导致结果的不一致性。操作定义是研究中使用的具体操作步骤或变量定义,如何定义和操作这些变量可能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总之,证伪人在证伪过程中发生命题与原始命题不同、研究对象不同等情况,可能会导致观点的混淆、方法的不匹配、结果的不可比较性和误导性等问题。为了有效地进行证伪,需要尽量保持一致性,并以准确和可比较的方式进行比较和评估。

如果证伪人认为原始命题存在错误、方法有问题、定义有问题,那么最后得出的结论可能会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1. 结论的可靠性:如果原始命题存在错误或者方法有问题,那么得出的结论就可能是基于不准确或不可靠的数据和分析。这将使得结论的可靠性受到质疑。

2. 结论的有效性:原始命题和方法的问题可能导致结论无效或不具有普遍适用性。如果命题不准确或方法不可靠,结论可能无法推广到其他情境或群体。

3. 结论的偏见性:如果原始命题或方法受到了偏见的影响,那么结论可能会偏离实际情况。偏见可能是由于研究人员的个人偏好、意识形态或利益驱动等因素引起的。

4. 结论的误导性:原始命题和方法的问题可能导致结论具有误导性。如果结论依赖于错误的命题、不恰当的方法或含糊的定义,那么人们可能会误解或错误解读研究结果。

5. 结论的不可重复性:如果原始命题和方法存在问题,其他研究人员可能无法复制或验证研究结果。这使得结论难以被科学界接受或进一步研究。

当证伪人质疑原始命题、方法和定义时,必须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并确保自己的质疑是基于科学准则和客观证据的。最好的处理方法是通过科学辩论和对话来进一步验证和验证结论,以便消除可能存在的问题和误导。


首先历史研究这中事情,要明确几个层面:1.现代历史学依赖史书记载和考古发掘,唯一可知的只有大概的历史脉络。

                                                             2.史书的记载是基于人的认识进行的,而现代人做不到回到过去,固历史记载本身不意味的真相。

                                                             3.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所谓的历史学是基于当代人从自身视角去对过去记载的事物的一种解释和描述。

所以辩伪过程中:1.结论的可重复性不考虑,因为基本做不到,毕竟没有哆啦A梦,如果辩伪者中有野比大雄,那真的太好了。

                          2.结论的误导性:需要辩伪人或着证伪人,认真分析自身的命题本身和研究方法是否合理,举出的证据是否合理有效。

                          3.结论的偏见性:提出的结论需要 把自身尽量抽离自身的民族属性,站在上帝视角来判断是否可能造成某种偏见。

                          4. 结论的有效性:辩伪者需要对自己认真推理出的结论的有效性做出合适的定位,不要上升到暴论层面。(除非一开始声明这就是暴论。)说明清楚这个视角提供了哪些可能,并且立足点在哪里,在基于对于结论的偏见性的优化意见,尽量抽离自身的的立场,站在上帝视角下,定义结论有效性的有效范围,避免回旋镖的产生。

                          5.结论的可靠性:因为各位证伪辩伪爱好者,可能存在着认为原始命题就是错误的,方法就是有问题的,定义就是有问题的情况存在,所以基于严谨的态度:

                          证伪人和辩伪人需要:

                                             1.应该明确提出新的命题和假设,这些命题和假设应该能够解释原始研究得出的结论存在问题的原因。这些新的命题和假设应该是清晰、具体且可验证的。

                                                2.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法来验证他们的新结论。这个方法应该具备有效性、可靠性和可重复性,能够提供准确和一致的结果。证伪者需要详细描述这个新方法,包括数据收集、分析和解释的步骤。

                                                3.应该进行新的数据收集,并使用提出的新方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数据的选择和样本的代表性应该合理,并与原始研究进行比较和对比。证伪者需要展示他们对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过程,并确保这些过程是透明和可验证的。

                                               4.需要对新的结果进行解释,并展示这些结果与新命题和假设的关联。他们应该能够提供清晰的推理和逻辑,说明为什么这些结果可以支持新的结论。此外,证伪者还应该考虑可能存在的其他解释和变量,并进行相应的控制和分析。

                                                5.为了证明新结论的可靠性,证伪者可以邀请其他研究人员对他们的方法和结果进行独立验证。他们可以鼓励其他人进行相似的研究,以检验新结论的可重复性和稳定性。

                                                            

只有当自身的根基足够深厚后,证伪和辩伪提出的道理,才会更加的被大众所接受。


期待大家更加严谨的分析,和讨论。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