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大部分现代汉语词汇都是在中国诞生,并非日本

[复制链接]
查看2171 | 回复1 | 2023-12-2 14:4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部分现代汉语词汇都是在中国诞生,并非日本。日本近代抄袭了中国的英汉词典后,不但不注明出处,还对外造谣说是和制汉语。
中国学习西方比日本早很多,所以中国诞生了很多英汉词典。日本近代抄袭了中国的英汉词典后,不但不注明出处,还对外造谣说是日本翻译的词语。
中国派留学生去日本其实是在甲午战争后,而大部分英汉词典成书于甲午战争前。
中美两国的首次通商是从1784年开始的,比美日通商(1858年)早70多年,广州人当时称呼美国为花旗国。
而美国传教士伯驾1835年在中国建立了第一家西医院,比日本早几十年。很多医学用词也是从中国传去日本的。1835年是什么概念?离1868年的明治维新还有33年。
作者声明:本文只针对抹黑诋毁中国的日本人,不针对其他日本人。我是和平主义者,希望中日友好。但在汉文化领域上,我们要正本清源,夺回本应属于我们的文化。
物理”“化学”“数学”都是诞生于中国的中文汉语词汇。“物理”是1872年卢公明翻译出来的。“化学”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格物探原》,这是一本由英国人魏连臣(A. Williamson)写的中文书,所以“chemistry”一词就是由他翻译成“化学”。之后,英国人伟烈亚力(A.Wylie)在其所著的《六合丛谈》给出了对“化学”的解释:“言物各有质,自有变化”,化学是阐述物质各自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数学”一词是从古沿用到今的汉字词语。
有些英汉词典翻译者是生活在中国的欧美汉学家,不是纯正中国人。但这些汉学家是在和中国人交流,用中文思维去翻译的。最重要的是这些翻译家本人也明确认定这些汉字词语是中文,是Chinese。
盧公明《Vocabulary and Handbook of the Chinese Language》(1872):電報、電池、光線、分子、地質論、物理、動力、光學、國會、函數、微分學。
羅存德《English and Chinese Dictionary, with Punti and Mandarin Pronunciation》(1866~1869):蛋白質、銀行、幻想、想像、保險、文學、元帥、原理、右翼、法則、戀愛、讀者。
馬禮遜《A Dictionary of the Chinese Language》(1822): 使徒、審判、法律、醫學、自然的、新聞、精神、單位、行為、言語。
麥都思《English and Chinese Dictionary》(1847~1848): 知識、幹事、物質、偶然、教養、天主、小說、本質。
衛三畏《An English and Chinese Vocabulary in Court Dialect》(1844):內閣、選舉、新聞紙、文法、領事。
美国传教士丁韪良译著,于1864年刊行的《万国公法》,就厘定了遗产、惯行、关涉、管制、限定、权利、交战、固辞、国权、遵守、臣民、专管、宣战、大局、追求、通知、特派、法院、民主、友谊、维持、异邦、会议、管辖、议定、权威、权利、公法、国政、国法、国民、战时、战争、法院、盟约等新词。
傅兰雅等译著,并由江南制造局翻译馆于1885年出版的《佐治刍言》,创制新词涉及面颇广,如数学、动物学、植物学、天文学学科名称至今仍被沿用,创作了“执照”、“国债”、“银行”、“资本”、“价值”、“物价”、“公司”、“股份”、“工资”、“巡捕”、“空气”、“机器”、“铁路”、“汽车”、“纺织机器”、“煤气”、“自来水”、“自来水公司”、“自来火”等等词语;首次提出了“动产”、“不动产”的概念,称“动产”为“能移动之产业”,“不动产”为“能传授之产业”,并多次采用了“资本”这个词,提出了“资本”的概念:“所谓资本者,不弟钱财已也,凡值钱之物,如舟车、房屋、铁路及宝石之类,皆可谓之资本。”
《微积溯源》中厘定了变数、函数、微分、积分、系数、极大值、极小值等术语。《电学》厘定了电极、电线、电钟、摩擦生电等。
1843年英国人在上海创建的墨海书馆,中外人士合作译著刊行了《大美联邦志略》(1851年)、《博物新编》(1855年)、《续几何原本》(1857年)、《植物学》(1858年)、《代微积拾级》(1859年)、《代数学》(1859年)、《全体新论》等书籍,厘定了圆锥、曲线、轴线、代数、微分、积分、系数、椭圆、级数、常数、变数、植物学等等一批术语。
1844年美国人在澳门开设的花华圣经书房,1845年迁往宁波,1860年迁至上海,改名美华书馆,印刷出版了几十种自然科学书籍,如《万国药方》、《格物质学》、《代形合参》、《八线备旨》、《心算启蒙》、《五大洲图说》、《地理略说》等。1877年在上海成立的益智书会,为当时诸多大学堂编译教科书,如《圆锥曲线》、《金石略辨》、《天文揭要》、《光学揭要》、《西学乐法启蒙》、《中西四大致》、《治心免病法》、《化学卫生论》、《热学图说》、《植物学》、《代数备旨》等。
1822年出版的由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编纂的《华英字典》(共三部分六卷),已经将“使徒”、“铅笔”、“消化”、“交换”、“审判”、“法律”、“水准”、“医学”、“自然的”、“必要”、“新闻”、“风琴”、“演习”、“半径线”、“精神”、“单位”、“行为”等词汇与英语进行了对译。
1844年美国传教士卫三畏编纂的《英华韵府历阶》将“文法”、“新闻纸”(到现在日本的报纸还称为“新闻纸”)、“金刚石”、“内阁”、“领事”、“码”等等词汇的汉英对译, 1848年英国传教士麦都思编纂的《英汉字典》将“直径”、“本质”、“知识”、“机器”、“干事”、“物质”、“平面”、“白金”、“偶然”、“教养”、“交际”、“天主”、“默示”、“同情”、“小说”等等词汇的汉英对译。
1869年间出版的由德国传教士罗存德编纂的《英华字典》将“园艺”、“侵犯”、“蛋白质”、“阳极”、“映像”、“副官”、“银行”、“麦酒”、“公报”、“想象”、“碳酸”、“阴极”、“克服”、“保险”、“白旗”、“自由”、“文学”、“元帅”、“原罪”、“受难”、“原理”、“特权”、“宣传”、“右翼”、“法则”、“记号”、“随员”、“寒带”、“热带”、“吨”、“恋爱”、“读者”等等词汇的汉英对译。
1872年美国传教士卢公明编纂《华英萃林韵府》将“电报”、“电池”、“光线”、“分子”、“民主之国”、“地质论”、“物理”、“光学”、“理论”、“动力”、“国会”、“会议”、“纳税”、“函数”、“微分学”、“代数曲线”、“沿海”、“罗盘”、“闪电”、“午线”、“抛物线”等等词汇的汉英对译。
除此之外,中国人还自己开办翻译机构,如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江南制造局翻译馆、海军衙门、税务总司、京师大学堂编译馆、上海的南洋公学、湖北官书局、北洋官书局等。据统计,仅江南制造局及翻译馆从1855年(咸丰三年)到1911年(宣统三年)近60年间,共有468部西方科学著作被译成中文出版。其中总论及杂著44部,天文气象12部,数学164部,理化98部,博物92部,地理58部;所译之书内容广泛,包括算学测量、汽机、化学、地质地理、天文、航海、博物、医、工艺、造船及水陆兵法等共180种。今天常用的很多科学名词,都是江南制造局及翻译馆最初定下来的。
1607年徐光启和利玛窦合译的《几何原本》。首先厘定了“几何”这个科学名称,并创制了诸如“点”、“线”、“直线”、“平面”、“曲线”、“对角线”、“并行线”(平行线)、“直角”、“钝角”、“三角”、“面积”、“体积”、“相似”、“外似”等等新词汇,引入了西方科学的新概念。
1613年利玛窦和李之藻合译的《同文算指》。也创制了诸如“平方”、“立方”、“开方”、“乘方”、“通分”、“约分”等等新词。
1602年利玛窦为李之藻印制的“坤舆万国全图”撰写的总论和各部分说明,“地球”、“南北二极”、“北极圈”、“南极圈”、“五大洲”、“赤道”、“经线”、“纬线”等等一批地理术语,利玛窦和李之藻合著的《浑盖通宪图说》中出现了“天体”、“赤道”、“子午规”、“地平规”、“天地仪”、“地球仪”等天文地理术语。
1627年葡萄牙人傅讯际和李之藻合译的亚里士多德的逻辑学——《名理探》就出现了“明确”、“解释”、“剖析”、“推论”等词,
1623年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译著的《西学凡》和《职方外纪》二书,已经创制了诸如“原罪”、“采取”、“处置”、“救世主”、“造物主”、“公法”、“文科”、“理科”、“法科”、“法学”、“地球”、“大西洋”、“热带”等词汇
在中国人士李善兰、徐寿、华蘅芳等人的配合下,西方人士马礼逊、丁韪良、傅兰雅等译著了诸如《万国公法》、《佐治刍言》、《微积溯源》、《三角数理》、《电学》、《声学》、《光学》、《以太说》、《地学浅释》、《化学鉴原》、《公法总论》、《几何原本》后九章等等西方书籍文献。
很多日本人直到今时今日还误认为这些中文词语是日本翻译的,但若问他们是哪个日本人在哪一年翻译了这些词语,他们都是一问三不知(当然啦,就算他们去查也查不到,因为根本不是日本翻译的)。
很多日本人直到今时今日还误认为这些中文词语是日本翻译的,但若问他们是哪个日本人在哪一年翻译了这些词语,他们都是一问三不知(当然啦,就算他们去查也查不到,因为根本不是日本翻译的)。
“內閣”和“大學士”這些詞語明朝就已經出現。在明朝皇帝不上朝的時候,朝廷就靠內閣運行管理,“大學士”也是由科舉考試的得勝者擔任。衛三畏英譯中就用了內閣二字了。後來這個漢語流入日本。
德國尚未統一的1752年,普魯士開始和中國通商了(1752年普魯士國王號抵達廣州)。1800年廣州就有十幾個國家的領事館機構。漢語和歐洲語言的交流比日本早很多。
就算是日本把英語翻譯成漢字的某些詞語,這些詞語版權都不是日本的。例如“science”是日本先翻譯成“科學”的,但“科”和“學”這兩個字都是中國發明的文字,所以“科學”這個詞的版權還是中國的。就好比我把楊振寧先生的A論文和B論文兩篇論文,隻字不改地組合成(A+B)論文,(A+B)這篇論文的版權依然屬於楊振寧。因此中國對所有漢字詞語都有版權。
因為漢字是表意文字,每個字本身就有一定含義。科有科舉,學有學識學問。這都和科學的意思有關聯。如果日本把hello翻譯成科學,那我可以當這個詞是日本文化。可以承認日本對造詞有貢獻,但漢字版權歸中國,因為漢字是表意文字。要分情況,科學這種我就覺得是中文詞語。「勉強」在日語中是學習的意思,這種我就覺得是日本文化。
現在很多中國人寫字的時候也夾英文字,比如low。如果認為有日語漢字,那low是不是漢語英字。如果覺得日語漢字屬於日文,那low這個漢語英字是不是屬於中文?

图1

图1

图2

图2

图3

图3

從1872年出版的英漢字典《Vocabulary and Handbook of the Chinese Language》可見“China”與“中華”,以及“People”與“人民”相對應。
在1822馬禮遜的《英華字典》“法律”和“law”對應。
在1822馬禮遜的《英華字典》「自然」和「nature」對應。
而「理性」的英文是reason,1822馬禮遜《英華字典》出現以「無理性」對應「unreasonable」。
1866-69羅存德《英華字典》用「理性」對應「reasoning powers」。
「資本」二字也是中國先翻譯出來的。

图4

图4

為何我強調漢字版權屬於中國,因為很多日本人在對外宣傳的時候,經常拿漢字出來跟外國人宣傳:這就是日本文字的美。這些絕大部分漢字都是中文原生含義的,比如花花草草樹木美景。所以我們要正本清源,強調漢字版權屬於中國。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瓠壶 | 2023-12-2 17: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瓠壶 于 2023-12-2 19:07 编辑

“科学”一词也不是翻译的,只是现代的含义变了

“科学”的“科”是什么意思?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98930501/answer/3011915615

“中国”之名何时定?“科学”原是中国词!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 5&wfr=spider&for=pc

斗学的前身今世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GA411f7R3/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