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韩国文化纠错团|Vank——偷盗中国文化的韩国民间网军组织

[复制链接]
查看1693 | 回复1 | 2023-11-27 13: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白色无色 于 2023-12-1 15:59 编辑

VANK团长朴起台

VANK团长朴起台


图中人物为VANK团长朴起台

【环球时报记者 徐铉 张涛 】今年是“中韩文化交流年”开启之年,明年将迎来中韩建交30周年,在过去的近30年里,中韩两国的民间交往有很多亮点,同时也被寄予很大期望。特别是双方都希望去除影响中韩网络舆论和民间情绪的那些杂音。举例来说,去年岁末一场引爆中韩民间文化之争的“泡菜风波”基本上已平息,但挑起事端的韩国市民团体——网络外交使节团(VANK)仍在全球最大请愿网站上搞签名活动,抗议 “中国窃取韩国文化”。这个自称以“让世界网民正确了解韩国”为己任、被韩国媒体冠以中文名“韩国之友”的民间团体,成立22年来,到底在中韩两国文化交流的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

为了“正名”,擅长邮件“轰炸”

去年12月初,韩国诚信女子大学教授徐坰德和网络外交使节团(VANK)联手,要求中国百度百科在“泡菜”词条中删除“韩国泡菜源于中国”的表述。1月20日,VANK在全球最大的请愿网站Change.org上发文,妄称“中国窃取韩国文化”,并配上泡菜的图片,进行签名活动。截至2月17日傍晚,签名者有21500多人。


  所谓“韩国网络外交使节团”,英文全称是“Voluntary Agency Network of  Korea”,部分韩国媒体中文网站翻译时还加上“韩国之友”四字。该团体成立于1999年1月1日,由当时正在韩国西京大学上大学、“不满外国人扭曲韩国形象”的朴起台发起,主要目的是想让全世界网民“正确了解韩国”。VANK最初主要以“独岛”(日本称“竹岛”)正名运动为重点。据韩媒盘点,该民间团体最初成员仅300人,现在号称有15万名志愿成员,其中包括3.3万名海外成员,每年对3.5万名青少年进行相关教育和培训。《环球时报》记者查询,韩媒曾报道,朴起台受在中国青岛的青云韩国学校等机构之邀,2017年5月在青岛开设题为“韩国青年伟大的热情·挑战·实践”的民间外交讲座,面向旅华韩国留学生及青少年讲授如何传播正确的韩国知识。


  据韩媒报道,要参加VANK的活动,首先必须缴纳2万韩元(1 万韩元约合58元人民币)会费,然后在1个月内完成搜集韩国宣传资料、通过电子邮件交外国网友、发现关于韩国描述的“错误”、向外国教科书出版社递交“友谊书信”等14项“规定动作”,才可入会。根据韩国《京乡新闻》《亚细亚经济》等媒体的报道,VANK声称主要依靠举办活动、捐款和售卖纪念品作为主要收入来源,但实际上韩国政府也通过各种方式对其进行过资金援助。2008年,在时任总统李明博的直接指示下,韩国政府向VANK支援5000万韩元政府资金。2009年,作为公立机构的韩国学中央研究院对VANK进行了资金援助。2009年以后有东北亚历史财团提供资金援助。该组织打着“守卫独岛”的旗号,因此也有少数企业和公众人物对其进行较大规模的捐款,韩国最大互联网公司“NAVER”不仅承担VANK各类网上社交媒体和网站的运营,2008年还直接捐款1亿韩元。此外,歌手金章勋、NHN公司等也都为VANK捐过款。


  据韩国KBS电视台报道,2016年3月30日,“海外历史歪曲共同应对委员会”在首尔正式成立。该委员会由韩国教育部、外交部等机构以及包括VANK在内的民间团体共同组成。VANK号称自己的作用一方面是对外宣传韩国的正确知识,另一方面则是对各国的各类错误“指出并加以纠正”,其中最出名的就是“东(韩国)海”(即日本海)的“正名运动”。2005年,VANK迫使谷歌地球使用“东海”取代“日本海”的行动引发外界高度关注,尤其是日本对此反应强烈。不只是谷歌地球,为了让国际社会形成“不是日本海,而是韩国的东海”的共识,VANK不厌其烦地给使用“日本海”名字的地图网站发大量的邮件,要求改名。名为“About.com”的网站在VANK成员大量邮件的狂轰滥炸之下,最终将“日本海”改名为“东海”。该网站发言人称,这样做“不一定是因为同意韩国‘地理活动家’的意见,而是因为电子邮件轰炸令人厌烦”。


  VANK的上述举动在美国也取得一些实效。由于在美发动改名攻势的很多都是在美国的韩国人或韩裔美国人,因此上述改名的要求往往不被视为韩国的民族主义行动,而是被冠以“美国国内民众的呼声”。2014年美国弗吉尼亚州议会通过决议,要求州内所有公立学校的教科书必须同时标记“日本海”和“东海”。 此外,VANK还先后督促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私人旅行指南出版商“孤独星球”、英国广播公司(BBC)等海外机构或媒体“改正”涉及韩国历史和地理称谓的内容。当然,有时相关的国际机构等对VANK的主张也不予理睬。

30个全球请愿只有11.6万人跟进

为让国际人士“正确认知”韩国,VANK定制的活动还有:结交海外电子笔友运动;修正错误工程;构建国际合作网络;网络国际学校交流活动;培养20万网络外交官;“我的家乡最上镜”活动;构建韩国宣传资料搜索引擎;构建韩民族网络系统;构建PRKOREA工程网站等。为应对世界各国对韩国描述的“错误”,VANK制作、散发了105种、150万件“正确描述”韩国历史以及独岛等问题的地图、画册和宣传品。这些宣传材料主要通过韩国在海外的韩语教育机构、留学生、援助机构等散发。


  VANK的另外一大活动形式就是组织“全球请愿”。VANK宣称已加入有4亿会员的世界最大请愿网站“change.org”,从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共组织30起“全球请愿”。不过,据统计,这30个“全球请愿”总共仅获得11.6万名网民支持,且基本上是韩国人和海外韩裔。尽管如此,VANK认为,请愿活动可以引发国际媒体和全球网民的关注,很多请愿以英韩、法韩等双语方式进行。VANK发起的请愿主要针对日本,如:禁止东京奥运会使用旭日旗;指责日本教科书歪曲历史;要求日本政要停止参拜靖国神社;要求收回日本殖民时期流失海外的韩国文物等。有的请愿针对西方国家,如:要求美国世界史教科书改正关于韩国的“错误描述;要求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撤回“慰安妇”论文;要求美国国务院修正关于东(韩国)海、独岛标记错误;要求法国的博物馆更正关于韩国的错误信息等。


  值得注意的是,原本靠给“独岛”和“东(韩国)海”正名起家的VANK,近来有将主要矛头对准中国的趋势。无论是要求谷歌将“Chinese New Year”(中国春节)改为“Lunar New Year”(农历新年),还是炒作联合国牛年生肖邮票上标着“Chinese Lunar Calendar ”(中国农历)、抗议百度百科将泡菜标明起源中国等,VANK都冲在最前面。


  据韩联社报道,VANK近日在发起“全球请愿”活动时还称,“中方歪曲韩国古代国家高句丽和渤海属于中国历史、韩国传统服装韩服为中国服装、韩国童谣和民谣是中国歌曲等”,并以此“呼吁全世界反对中国过激的民族主义和盲目的国粹主义,并要求中国政府停止盗窃韩国文化”。一些韩媒对此也大肆报道,朴起台频频露面,以公众人物自居。


  VANK曾攻击过中方的“东北工程”(东北边疆历史与现状系列研究工程),甚至2008年和2009年还发起所谓的“重新找回间岛”运动,但是因为遭到各方反对不得不暂时收敛,这也成为该组织最大污点之一。无论是中国还是韩国主流历史学界都认为,所谓的“间岛”本身不是正式地名,范围也不确定,朝鲜王朝也从未对该地域实施过有效管辖。VANK的主张在韩国国内也引发巨大争议,认为这是“没有历史依据的胡乱主张”。目前,VANK网站上等已经没有关于“间岛是韩国领土”的主张。


  由于VANK挑起的争端大多与领土、历史、文化争议有关,因此非常具有煽动性。加之该组织虽然是民间组织,却冠以“网络外交使节团”的名号,因此容易蒙蔽韩国年轻人。


  《环球时报》记者春节假期采访了几位就读于北京大学的韩国留学生。尽管只有一个学生了解VANK的具体情况,但所有受访者都曾看过该组织发起的倡议,对其所说的“农历新年不应被称作中国新年”,他们也都表达了不同程度的认同。不过,几位韩国留学生也表示,自己并非要否认“农历新年”和中国的历史联系,只是单纯认为“作为韩国人,庆祝一个冠以别国名字的节日,有点奇怪”。


  这让《环球时报》记者感受到,VANK的倡议代表了相当一部分韩国青年对历史文化问题的看法,但相比其过往针对日本右翼篡改历史的抗议,该组织在发起涉华议题上则显得相当莽撞,也集合了韩国社会对中国的不少偏见。如VANK在所谓“泡菜抗议”的推文中,指责《环球时报》作为中国媒体“恶意将韩国泡菜说成是中国的”,但在记者讲了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和《环球时报》的正面回应后,几位韩国同学都表示这是自己第一次了解中国在“泡菜争议”的发声,也意识到此前韩国网民因语言不通、缺少直接交流等原因对中国态度的误解。



  与几位韩国留学生相比,一直在中韩两国制作文化交流题材视频的博主“韩国东东”很早就意识到中韩网民间可能存在的误解。这位在中国互联网平台拥有过百万粉丝的知名博主表示,“自己和部分熟悉中国情况的韩国网友都对本国网络上针对中国的有关抗议感到特别生气”,并准备在下一期作品中好好分析一下这个话题。

借“学者”批上学术外衣

“在韩国,类似VANK的组织不止一个,且该组织只是引起中韩文化争议的一环,整个争议氛围还有部分‘学术界人士’和一些媒体的参与推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主任詹德斌告诉《环球时报》记者,这些炒作所谓“历史争议”的群体和个人在挖掘“争议点”后会向韩国主流媒体发邮件呼吁关注,而有些韩媒往往也很愿意跟进报道。在詹德斌看来,一些长期以“学者”自居的韩国文化和时政评论人,也乐意在相关争议中提出甚至炮制一些有利于VANK发声的所谓“研究结果”,这样做既可以让自己在争议中扬名牟利,也使VANK的部分主张披上学术外衣。


  举例来说,最先挑起中韩“泡菜”之争的是韩国诚信女子大学教授徐坰德,他这两天又成了博眼球的网络名人。2月16日,正值朝鲜族著名诗人尹东柱的逝世纪念日,徐坰德对中国多地将尹东柱标为“中国籍”表示抗议。以徐坰德为代表的部分韩国意见领袖,在很大程度上夸大甚至虚构“争议”,并利用这些被剪辑过的声音在韩国煽动民族情绪,通过伤害两国网民的正常交流,为自己获得知名度和影响力。


  在《环球时报》记者的采访中,“韩国东东”和几位韩国学生都认为,中韩网民之间存在实质观点差异的争论占比并不高,大多数对抗都源于误信网络传言、对对方主流民意出现误解。他们建议,在出现类似争端时,两国应积极让专家主导这些争议讨论,以学术研究结果澄清事实真相。不过,也有国内学者认为,在网络和自媒体时代,这种“专家主导”交流机制的反应速度很难追上两国网络流言出现和发酵的节奏。



  詹德斌希望韩国学者在同中国学者交流时能够不受太多障碍的干扰。他认为,受前几年中美关系恶化等因素的影响,中韩关系发生微妙变化,有部分在相关争议上具备专业知识的韩国专家,不愿或者难以发布自己的研究成果。詹德斌说,促进两国和谐交流的主力,同时还有赖于两国民众提高互信,加强沟通,更需要两国主流媒体保持定力,明辨是非,不做极端言论、单方面主张的“放大器”。


外部链接:韩民间团体请愿:阻止中国网民针对韩国文化的网络暴力行为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白鷗千羽 | 2023-11-28 00:40:18 | 显示全部楼层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