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技术下的城市(一):紫禁城为何偏离中轴线?

[复制链接]
查看1864 | 回复0 | 2023-11-11 01:52: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遥感技术下的城市(一):紫禁城为何偏离中轴线?



v2-cd7d8dec15fd31a4384cf3e09634237e_720w.jpg
夔中羽先生率领《走近科学》摄制组亲赴内蒙考察元上都遗址
最近《走近科学》要大结局了。许多网友都怀念起节目带来的奇幻童年,然而《走近科学》节目的确戳出了很多重要的论题,至今还没有解决。
比如2005年3月11日播出的《北京中轴线偏移之谜》(2004年11月摄制),则至今仍待商榷,本文将相关讨论梳理一二。
【遥感专家眼中的北京城】
首先发现北京城与南北向不重合的,是遥感技术专家夔中羽先生。一般的游客到北京城,不可不看的就是“子午线”,也就是正南正北的中轴线。在景山顶峰,除了能看到新栽的老歪脖子树之外,就是看到故宫宏伟且对称的中轴线。
夔中羽先生与魏格纳先生一样,很喜欢琢磨地图。不一样的是,夔先生是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的泰斗级专家。在为祖国遥感测绘事业奋斗大半生之后,他开始琢磨北京城的建筑规划了。

v2-9baa97c6bc501216e7941d3fb2a9255c_720w.jpg
魏格纳曾通过琢磨地图发现大陆漂移学说
笔者(夔中羽)找来了新出版的大比例尺北京地形图。在地形图上选择了北京中轴线上的南端——永定门桥、北端——钟楼和中间的一点——地安门十字路口中心等几个点 , 进行量测。以下简称永定门、钟楼、地安门。经地图上量测作业得知 : 地安门在永定门北6km多 , 钟楼 在永定门北约8km; 地安门向西偏离永定门子午线200m多,钟楼向西偏离永定门子午线近300m。北京中轴线与子午线的夹角为2度多。
在《北京中轴线偏离子午线的分析》一文中,夔先生不讳言他的发现就是看地图看出来的。并且在稍微大一些的地图上就能测出北京城的中轴线偏离。尽管看起来有些荒诞不经,但是夔先生毕竟是遥感专家,且这个问题从未有人验证过,于是立即引起了讨论。
邓奕先生也发表一篇文章,说2003年以美国Quickbird拍摄的北京卫星影像校正《乾隆京城全图》《加摹乾隆京城全图》时就已发现这个问题,但文章发表晚于夔先生,对一些细节进行了讨论补充。
经过专业仪器的测量,从南端永定门到北端钟楼,北京城中轴线长7.8km,角度为北偏西2°10′。夔先生还特别做了一个“立竿见影”的演示,用太阳光与阴影来找出偏移。由于太不精确,此处按下不表。

v2-c19deeef2a5899a0a30e101efe866983_720w.jpg
北京中轴线偏离子午线的示意图
【寻找中轴线北端】
带着摄制组,夔先生找到元上都遗址。元代的大都正叠在今天北京城下,而上都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兆奈曼苏默。
为什么是元大都?因为沿着北京城北偏西2°的中轴线,一直往北找,元大都遗址就会出现在视野之内。按照元代的大都-上都制度,两座都城很可能有某种相关性。
夔先生用GPS定位仪,从北京中轴线往北延伸一条直线。这条线正好经过元上都东城墙约2km处。尽管并非如想象中的“直指皇城中心”或“与上都中轴线重合”,但两城之间270km多的距离,只偏差1%,这个精确度令人惊讶。
尽管没有明确的记载表明两都连成一线,但在这条偏离南北的中轴线上,我们似乎找不到更多的“端点”了。

v2-63bf7cbdedb772fad05cd7c281c50d7c_720w.jpg
今日元上都遗址已成废墟
【技术原因偏移?】
是否因为古代技术不发达导致误差?
元代的上都建于1251年,大都建于1267年,均为忽必烈手下的地理高手刘秉忠负责建设。元上都建设在先,中轴线恰好正南正北,说明当时的技术完全可以完成这样的测量。况且中国的子午线测量技术早在唐朝就已经比较成熟,在元朝忽必烈时代,国家融汇中西且国力强盛,不至于失去测量南北的技术。

v2-e1fb8d5eea88a77b1edc3ed5bb8eafa8_720w.jpg
元大都的中轴线与南北一致
【自然原因偏移?】
是否因为地球经纬度变化导致误差?
如果通过北极星来确认正北,地球的经纬度会有少许误差。在“极移”现象发生时,地轴不一定指向北极星,南北极的位置也会变化。但是这个变化导致的振幅非常少,周期1年的,振幅0.2秒;周期14个月的,振幅0.1-0.5秒。这样的变化不足以影响2°的偏差。

v2-bf280e10be8f16d7ba47e6d59659f653_720w.jpg
地球的旋转轴也是会晃的,不一定总是指着北极星
此外,夔先生也讨论了“岁差”导致的春分点移动,以及地球自转轴与进动轴的“章动”。此二者均不影响子午线的测量。另一方面说,无论这些变化有多大,700多年对于地球变化来说都十分微小,不足以造成大的偏差。
除此以外,一些网友认为使用罗盘造成的磁偏角误差,则更不可靠。如果均用罗盘定线,上都也会取不到南北向。且都城营建的规划十分严密,一般不用磁针罗盘测定。
【人文原因偏移?】
最后夔先生将原因归到忽必烈身上,并说是院士、教授们“认为”的。这个说法不无道理,因为忽必烈的确开创了许多新的城市制度。
在邓先生的文中则发出了质疑,由于今天厘定北京城中轴线的建筑多为明代修建,如北端钟楼(永乐十八年,1420),南端永定门(嘉靖三十二年,1553)。且之前经过明永乐四年(1406)将皇城和宫城南移半里。
但是邓先生认为元代轴线没有发生偏移,是明代以后才发生偏移,此说没有充分的证据。
而除此之外,张耀南先生死守“磁偏角说”来商榷,在风水堪舆上娓娓道来,而所谈天文地理科学,均未出九年义务教育,诚可惜也。也有些专家通过地理堪舆、风俗制度等等进行分析,则更近谈玄,不是走近科学了。


References:
[1]夔中羽. 北京中轴线偏离子午线的分析[J]. 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2005, 7(1):25-27.
[2]邓奕. 元代"两都制"规划思想浅析——兼与《北京中轴线偏离子午线的分析》作者商榷[J]. 北京规划建设, 2005(3):84-87.
[3]张耀南. 北京城中轴线偏移的秘密究竟何在——与刘海忱、夔中羽先生商榷[J]. 经纪人学报, 2005(3):101+108.
本文亦参考一些新闻报道及纪录片,恕未一一列出。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