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瞰古埃及03——追求成功的引擎
本帖最后由 盘楚 于 2025-1-9 10:15 编辑一、断线的风筝
雅克·约瑟夫成为法兰西研究院铭文学会的通讯会员,为商博良日后成名架起了天梯。
商博良却不思感恩,仍很自我地:端起碗吃肉,放下碗就骂娘。
引文截图01
虽然是拿破仑给的任务,但也不能因为拿破仑的流放而烂在锅里。还是走上层路线,商博良的作品开始出名。
引文截图02
此前(1811年1月),(古埃及地名研究领域)高度重叠的作品已有人出版。商博良抱怨,他人比自己还未完稿的作品少70个镇名。
引文截图03
二、商博良涉嫌抄袭
德·萨西站队卡特勒梅尔,指出某某先生涉嫌抄袭。
引文截图04
引文“商博良先生涉嫌抄袭,这件事我想都没想过”,为何前句划红线,后句不划红线。请回顾前情素材“别倾心相告”,真可谓没有不透风的墙。
引文截图05
商博良的《导论》只是(标称比他人多收集70个镇名)《法老王统治下的埃及》的导言,晚了两个月发表,全篇则迟至1814年8月12日(即商博良宣称三年后),作为谒见路易十八的礼品正式发表。
引文截图06
是否注意到,商博良作品未能献给拿破仑。
拿破仑第二次倒台后,两兄弟流放至他们出生地菲雅克镇。恰好所在省的省长好考古,雅克·约瑟夫接了任务,据《高卢战记》断定目标在距菲雅克约5公里处。完成任务,皆大欢喜。
引文截图07
后来考古证实,这两兄弟的古文献考据工作过于粗糙。
三、哄抬古埃及之风被抨击
可能,商博良被流放经历彻底打倒了。这么极富讽刺意味的言辞,竟然丧失了所有识别能力,误读“语多肯定”,反而“非常高兴”。
引文截图08
忽略匿名文章的重点评论,是阅读理解力不够,还是自鸣得意(没有被人遗忘)的短视。
“法国人和埃及人同样淫乱无德的作风,则有助于两国人民的融合”,这段评论,看似游离在文字识读专业话题之外,却正击中了被哄抬的古埃及文明,及标榜热爱文明的国度的痛点。前者已死亡,后者知道缺啥就该囔囔着补啥。
表面上,拿破仑规划:既要中文字典,又要古埃及字典。心里却十分清楚,真正的威胁来自活着的文明还是已死去的文明;哪一种文明更容易被劫持?
四、兄弟俩的行为惯性
拿破仑给的压力消失了,“破解第一人”的情绪尚存。
引文截图09
专业能力不够者,情绪就容易回潮。刚才还有点沾沾自喜,瞬间又忧心忡忡。
在得知托马斯·杨又有成果后,雅克·约瑟夫敦促将研究成果发表出来。
引文截图10
这哥俩常常以分析对手来决定行动步调。
商博良自己都拿不准的“作品”,雅克·约瑟夫催促赶紧发表。
商博良以无资金为由,从此不再提及。而这部被哥哥看重的《科普特语字典和语法》,怎么不在商博良的重要著作列表中,是——不重要,还是——以混淆科普特语与埃及语的方式呈现。
引文截图11
机会终于来了。1822年9月27日法兰西研究院有一次重要的报告会。
引文截图12
事后,吃瓜群众才知道,这哥俩只有一周的准备时间。这里再次看见了:任务重时间紧。
引文截图13
这次报告会上所作的报告,最终扩充为知名的《致达西耶先生的信》。
五、追求成功的引擎
令人纳闷的是,被指为重要成果的(有助于识读)内容,会上、信中均只字不提。
引文截图14
是不是有种感觉,哥哥是弟弟的引路人,弟弟是哥哥掌中偶。
看似最初的动力是拿破仑给的,其实,雅克·约瑟夫才是动力“引擎”。
附表一
观这三组:抢先发表←→事后补充,在纵向对应关系上是否存在某种相同的行为模式。
即,事后补充的内容,是自己的独立发现,还是借鉴他人成果,无怪有“提防商博良”的声音(见【引文截图05】)
不耻于《导论》晚发表2个月(强出头),宣称比他人作品《谈埃及及其某些邻近地区的地理和历史》多收集到70个地名;结果,正式作品《法老统治下的埃及》晚42个月,总算将强出头的坑添平。
商博良(包括遗作)作品的发表行为,基本按这套“规则”与其对手们较劲。
引文截图15
在《圣书字导读》中,“参考文献及深入阅读”中没有发现让·弗朗索瓦·商博良的名字。
引文截图16
六、追求东方文明的引擎
回顾拿破仑出征古埃及,关心(他族)文化建设,下令出版(中文、古埃及文)工具类书籍,可谓卓识远见。
附表二 观这三组:活着的←→死了的,在纵向对应关系上是否存在某种可类比的效果。
是否有一类技巧,在死文化上作文章,与,在过世人物作品上作文章,异曲同工。
什么是文明,人人心中都有杆秤,都有追求之心。
只不过,有的族群迈着大步,有的族群跌跌撞撞。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