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 发表于 2023-11-10 14:20:40

一文看懂“碳十四”如何测定文物年代



Willard Frank Libby(1908-1980)先生独享1960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发明的“碳-14”定年法在考古学、地理学、地球物理等学科上的贡献。
对考古或者文物感兴趣的朋友,必然绕不过年代判定。笔者在与考古爱好者交流时,就常常有人问:“考古学家怎么判断一件文物的年代呢?”其实大多数时候,考古学家还用不上科技手段来检测文物,因为地层学和类型学就可以解决大多数问题。但是有时候这些办法不够用了。比如传世的文物或建筑物,早就在地上了,自然不能通过地层来判断年代先后。又比如有些文物独此一件,没办法通过形状风格归类,也令人烦恼。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不用借助外来信息,只从文物本身就可以找到它的“年龄密码”呢?这就是碳14测年方法的由来。【从元素周期表讲起】我们身边的大多数物质,都可拆分成原子,原子的质量各不相同,因为每种原子里面的质子和中子数量不同,他们质量相近,每个质量定为1。碳,Carbon,是指质子数为6的元素。最常见的碳原子有6个质子,6个中子,质量为12;而某些碳原子有6个质子,8个中子,质量为14。这些质量为14的碳原子就称为碳十四,即Carbon-14,C-14。

蓝色的圆球为质子,碳一定有6个质子,但中子数不同。如有8个中子,总质量为14,则称为C-14。

自然界中,C-12最常见,C-13占1.1%,而C-14则非常稀少。但是自然含碳的物质中,都有C-14存在。
【C-14从哪儿来】虽然最常见的C-12与少见的C-14像是兄弟,但是C-14是从氮元素,Nitrogen,来的。一个带有7质子+7中子,总质量14的氮原子,被一个中子轰击,就会变成一个6质子+8中子的碳原子,另外有一个质子飞走了,所以质量还是14。


N-14被中子轰击生成C-14的超级简化的示意图在自然界中,这样的轰击过程经常来自太阳。因为太阳有很多中子流抵达地球表面,而恰恰有很多氮元素会接受这样的轰击。形成的C-14最终在空气中形成二氧化碳(CO2),进入植物,再通过动物消化,最终C-14遍及所有自然生成的碳基生物中。


C-14生产、消化、腐烂,所有含碳的生物、自然产物都会有。
【放射性】自然界有很多原子是有放射性的。他们常常会有“多余的中子”。C-14也不例外,毕竟比一般的碳多出两个中子。常被研究的放射性物质还有铀238,uranium (U-238); 钾40,potassium (K-40);铷87,rubidium (Rb-87)。有放射性会怎样呢?大概就像青春的感觉,有时变得十分焦躁,自己射出自己的某些东西,最后归于平静。C-14就会放射出电子,即β衰变,变成N-14。


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生物在生存的时候会不断吃东西,因此体内的C-12与C-14总是与环境保持平衡。但死去之后,C-12含量稳定,C-14则不断因放射性而减少。【半衰期定年】敲黑板!那么,我们如何确定一个古老的东西的年份呢?C-14在文物内部逐渐减少,有一定的规律。从这个生物死亡开始算,C-14的残留量可以绘制成一条曲线。

C-14的衰减曲线,水平轴为时间,垂直轴为残留量(%)——————非理科的朋友可以跳过这里————————根据曲线,可以得出一条公式:这条公式对于所有放射性元素都可以成立。N是目前放射性元素的残留量,N0是放射性元素原来的量。N0减少到N的速度由自然常数e的-λt次方计算,变化之后得到公式:其中每种元素的λ不同,是一个常数,当然(1/λ)也是一个常数。t是经过的时间。对于碳来说,(1/λ)为8267。*把e翻过来变成ln,得到:
C-14衰减到原来质量一半的时间点,称为“半衰期”。N0/N=2, 代入计算得t=8267·ln2=5730years这个时间就是T½,经过反复测试与计算,碳的半衰期5730年是比较准确的。
*为什么(1/λ)=8267呢?根据各种考古和生物样品的测定,碳的衰变曲线图经过多次修订。曲线变化当中,常数λ和(1/λ)都会相应变化。1960年代测定的“真实半衰期”为5730年,与(1/λ)=8267为一个标准,目前中国一般使用此标准。另外,1950年代测定过一个“利比半衰期”为5568年,此标准下常数(1/λ)=8034,这个标准多为欧美采用。
——————非理科的朋友可以跳到这里————————到这里,我们便找到了所有含碳的生物体内共同的密码。通过以上公式,只需要知道被测物体内的碳残留量,就可以知道其死亡年份。
【C-14的局限】C-14方法有不少局限性,最大的问题就是准确度。显而易见的是,如果C-14都放射没了,就没法测了,这个时间上限是43500年。在距今20000年到12000年之间,误差大约在70-150年,这个误差对于古人类研究还是可以接受的。如果进入距今6000年以内,其误差则在30-40年左右,对于一些样品来说,这个误差足以造成误判。因此考古学家不能过度依赖C-14方法,而是要综合其他线索来作判断。此外,C-14的准确度也必然引起取样量的问题。为了准确,取样的量就要增加,位置也要增加。对于木构建筑、植物种子、人骨等可以多点取样且对文物本体影响不大的,自然可以满足,但如果面对精品陶瓷器、漆木器等精美文物,取样则要十分慎重。如果取样不合适,不仅对文物本体有影响,也会使检测结果缺乏说服力。对于木材的定年,特别是木构建筑的定年,人们常用年轮进行校正。由于同一地域的温度湿度对木材影响一致,木材的生长年代的年轮是有特征的,也可以体现木材年龄。用年轮信息可以与C-14结果相互印证。
【其他】C-14定年法已经被广泛应用在很多文物的检测。有多广泛?看看我们身边有多少含碳的东西就知道了:骨头、木材、灰烬、墨料、纺织品……那么,还有没有别的元素可以用呢?其实还有更多的元素可以进行类似的放射性测定。比如磷-32/33(用于生物、基因),硒-75(蛋白质),锶-85(人骨),氚(生命科学和药物代谢)等等。其中锶同位素研究已经广泛用于测定古人的居住环境与迁徙路线。有机会再讲吧~

可用于相关研究的各种同位素
来自知乎转贴 https://zhuanlan.zhihu.com/p/86586826

x 发表于 2023-11-10 14:22:26

注意这是直接从知乎复制粘贴测试成功
可以再对版式做居中调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文看懂“碳十四”如何测定文物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