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传教士书籍中学西源的疑点

[复制链接]
查看2059 | 回复1 | 2024-2-9 00:03:4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其实关于几千本所谓传教士口述的中国人撰写的科技书籍,有且只能是中国古代本土产物。
     理由简化成一个就可以,不符合翻译原则且本土有传承有序的知识体系。里面和小孩子改暑假作业冒充似的手法而出现过种种错误此处不表。
    对于不符合翻译原则的可以罗列很多条出来,比如语法,比如特有词汇,有且只有完整学术体系才能直接翻译,如果没有那就是生造词汇,但恰恰从各种古籍可以验证都有对应词汇且含义一致。
     对了,现在要重点讲的是数据,是度量衡问题,这一点可以击溃所有这些书籍中学西源的观点。为什么?因为传教士是“万国”牌的,传教士书籍假如有原稿,那也是万国牌的,那么就涉及度量衡换算问题,这是一个超级巨大的工程(大量精通数学计算的人和很长的时间),他涉及小数无限不循环数的计算,在一个打算盘年代把所有数据换算成取整的中式度量衡,意味着编写的人把其中内容尤其是机器复现好几遍并吃透了,无论是传教士还是书生。要知道比如把某机器取整(单纯四舍五入会咬不合)相当于缩小放大一定倍数,不是机器缩小2.7倍那每个部件都缩小2.7倍,而是有的部件就要平方甚至立方开方倍,和重新设计也差不大了。
    也就是说个别几个机器或书本或人这么干是有可能的,可在没有集体组织情况下(有组织也不现实,参考建国后大翻译的差错百出,而这几千本里可以说几乎没错数据,难道人人信仰比建国初还坚定,计算能力比那批大佬还强,责任心细心都超过?),大部分只会遵守原稿,一五一十,在卷首写一斤=多少磅,远比把每个数据换算一遍要真实且简单、成本小的多,也更还原原稿,不误导后来阅读、复现的人。
     除非那几千本的中国读书人不奔着立德立功立言,都是奔着名留清史遗臭万年,让人把十八代祖坟骂塌来的。所以有且仅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机器一开始就是按中式度量衡设计的。这里某些人就别问实物在哪了,满清修瞒烧改毁,还有鸦片战争后大批量的传教士商人在华搞出版社时改偷藏毁等,及其他时期等等。因为仅凭口述读书人们是不可能这样直接完成著作的,所以也必然要复现,才能完整修改数据,那复现的文物呢,所以死循环了,文物实物即使出现也只会被别有用心的人指是西方带来的,不承认是本土研究制作的,那么唯一的差别在前置技术了,恰恰中国技术传承完善路线完整,有文物有文献有实际应用,而西方却既没有文物出土证明科技前置和变革路线(只有成熟和爆发式),更没有所谓原稿原件,所以该信谁的一目了然。
(文字没整理,核心就是数据换算问题,不现实不合理不划算不准确不符合翻译原则,大家姑且看吧)
YYZLB | 2024-2-19 17:08:09 | 显示全部楼层
目前存世证据基本不可能找到了,唯一存在可能的就是哪个地方从明朝墓地里面发掘出来某些文字、或者器械、甚至某些实物,可以作为直接证据来证明现在的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